“我坚决不找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朋友”
作者:大将军郭 | 心理咨询师 | 性感长腿女青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Devil提供
你们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吗?张口闭口都是原则,浑身长满了人生底线。
“答应我的事情就不能变,这是我的底线。”
“结婚对象必须门当户对,这是我的原则。”
“我说了多少次你都不听,不要再挑战我的底线了!”
……
要是把他的原则和底线整理成册,估计比国家法律规定字数还多。
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没错,我很敬重对自己有标准有要求的人,但如果把任何事都要放在原则和底线的称上掂量一番,不累吗?
原则和底线应该用在人生的宏大命题上,却不适合处处体现在生活琐事,甚至是无谓的事情上。
说两个我听到的“原则”。
其一是我认识的一个女孩,择偶标准里有一条原则性要求——男方必须比自己大,因为这样才成熟有责任感。
后来她找我诉说烦恼,她很满意一个比他小两岁的追求者,也觉得两个人非常合适,她很纠结,最后却放弃了,因为原则很重要,不能轻易打破。
听起来很好笑是吗?但就是有人这样执拗的信奉自己制定的规矩和底线。
其二是另外一个熟人,十分厌恶别人迟到,迟到固然不好,但是他设定的底线更严苛,无论跟他谈合作还是交朋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跟他约定的时间就一定不能改,只要迟到就一切免谈。
所以,现在我们只是熟人,我已经不是他的朋友了。
这样僵化的坚持不必要的原则和底线,不是活出自我,而是任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罢了。他们在说出原则和底线的时候,默认了一条规矩:你只能服从我,你必须在我的要求之下妥协,你只能接受我,而我只接受“接受”了我的你。
把原则和底线挂在嘴边,让别人有敬畏有忌惮,以此来保护自己,甚至包装成“一个有原则的人”这样的高端形象,实际上是在滥用别人的尊重和包容而已。
跟这样的人相处,不论是交朋友、共事还是谈恋爱,都是举步维艰的,因为他们是让你围着他打转,一旦你触及了他们的底线或者打破了他们的原则,即便那是无关紧要甚至毫无道理的规矩,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受到伤害,而你犯了错,你应该受到惩罚。
但真的犯错的,其实是那个不断把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强加给别人的人。
经历了一些事后,我才反思领悟到,处处坚持原则给自己和别人造成了多大的压力。
我以前也是个“有原则”的人,做事必须有计划有预案,我也一直以此为傲,因为我的生活秩序建立在计划性的基础之上,井井有条。
但我把这种计划性也延伸到了跟他人相处上,朋友聚会也好、恋人约会也罢,我恨不得提前一个月就把每件事都安排好,几点见在哪见吃什么做什么,脑子里有个excel表,只有按部就班填写好,我才安心。
有一次因为这个原则,我跟男朋友吵了起来。
我在精心安排周末应该怎么过,他却没什么心思跟我一起计划,反复问了他几次,他终于爆发了,“你知不知道这样对我来说很累?我不想每次都提前安排好,感觉像在完成任务,我想过一个闲散一点的周末,到时候看心情决定去干吗吧,反正我不想提前计划了。”
当时的我火气噌的就上来了,丝毫不认输,拼命说服他提前做好计划有多重要,我坚持认为我的原则没有任何问题,他这样随心所欲才不对。
那个周末我们没有见面,我一个人回忆了我们交往中的很多细节,每次我口口声声说这是我做事的原则时,其实就相当于在给对方下命令,同时也是在自恋地承认着“我是对的,而你,只有听我的才是对的”。
所谓的原则,真的是绝对正确吗?
在我的价值观里,未雨绸缪是对的,那他想要的随机应变就一定错了吗?这种对和错,其实是一个人的经历定义的。
小时候放寒假,我一开始玩过了头,导致快开学还没有完成作业,从那次开始父母就提出了新要求,以后做作业要先做计划,什么时间完成哪一科都要提前确定,以后就严格按照这个安排来。
果真,提前计划让我游刃有余,再没出现临时抱佛脚的事。父母也因此表扬了我,从那时候起,在我的认知里,只有提前计划才是对的。
后来的生活里,我一次次验证着自己的正确性,比如看书我会严格确定每天一定要看多少页,比如工作后我一定会在每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确定下周要做的事的顺序,我从中受益,这是真的,但我把这个做事方法当成了原则,却有些绝对了。
我在用自己的经验定义对错,又把这种对错强加给别人,这就是错。很多人都是如此,我们现在所习得的对错,除了大是大非,其实都是我们的经历告诉我们的,确切的说是经历里的“创伤”和“惩罚”让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原则,有了越来越高的底线。
很多我们认为不应该或者错误的事,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因此而被惩罚过,我们曾因此受过伤。
我有个同学,每次吃饭她都不说话,而且每次都是第一个吃完,速度超快,我们笑称她是个吃货,但后来我才知道真相。
她家里的规矩是,吃饭时不能说话,而且小孩子要赶紧吃完饭下桌,留时间给长辈们在饭桌上喝酒聊天,她曾经因为吃饭时说话多次被父亲罚站。
还有那位要求另一半必须比自己大的姑娘,她母亲年长于父亲,家里的事情都是母亲操心,父亲什么都不做,她不想像母亲一样劳累受苦,所以坚持着这个择偶原则不肯动摇。
那一条条原则和底线,背后可能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着我们免受伤害,不再重蹈覆辙。
与其说原则和底线是用来要求别人,倒不如说是在要求自己,那些不能接受的别人触碰的规矩,是我们的投射,我们最怕的是自己逾矩,怕自己失控。
曾经的我期望男朋友按我的原则来做事,凡事提前安排,不要随心所欲,目的不是为了管理他,而是为了成全自己。
因为一旦失去计划,不安的是我,我把他拉入到我的处事原则之下,是想维持自己内心的秩序。不能接受他不做计划不提前安排是假,不能接受一个脱离轨道失去秩序的自己才是真。
失控的恐惧支配着我给自己制定原则,建立标准,我不允许自己做不到,所以我也要求着别人配合我做到。
那些满身长满了原则和底线的人,并不是真的不能接纳他人,他们是不能真正的接纳自己。
三十岁之前,我做人做事都是在服从着自己的原则,直到被原则奴役,它束缚着我无法打破自己的局限,把自己受困在绝对的是非对错里,也僵化的限定着自己跟他人的相处模式。
三十岁之后,当我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我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打破一个个本无所谓的原则。我试着轻松一点,不必要的事不做计划了,不提前安排了。
当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准备没有计划的情境之下,我的确看到过自己的不适和慌乱,也甚至觉得自己“搞砸了”,可那又怎么样呢?
当我把那些所谓的原则打碎,我看到了一个开放的自己,一个跳跃出限制的自己,她的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她也在失控之下渐渐生长出一点淡定,一点自在,一点安全感。
而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破坏之后,我接纳了一个完整的自己,不再用别人的惩罚定义错误,不再用过去的创伤设定规则,愿意把一个灵动的自己交付给生活,全身心的投入到跟任何人的相处之中。
前几日跟一个长我十岁的学姐吃饭,她夸奖我更成熟了,我在回家路上回想这几年,其实并没有更成功更丰富,但我的确变得更柔软更开阔,这种柔软和开阔或许就是愿意放下原则,愿意打开限制,在那些无用的原则之外见到新的世界。
◁◁ 向左滑再来几篇
养蛙之后,我才懂得离别的意义
看过自杀博士和导师的聊天记录,才明白他受的屈辱
萧山情侣婚前聊天记录曝光:你要房还是要爱?
—— END ——
将军的新书
《世界偏爱自愈自乐的你》
刚刚上市,正在热卖
当当(限量签名版)
京东、亚马逊等均有售。
这是一本自愈手册
它告诉你的不仅是每个问题的原因,还有问题之后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你找到改变自己、解救自己的方法和能力。
现在可以折扣价购入,记得扫描下方二维码哦~
↓↓还可以戳【阅读原文】下单~